从知名民企的遭遇看中国媒体的话语特权和腐败

  
  最近,一直关注媒体对企业的相关财经报道,感觉大多是负面的报道,很奇怪,难道中国企业只有负面的东西?
  媒体应站在客观和中立的角度,而不是出于某种利益的驱使,或者以变相的谩骂和指责为方式攻击有点知名度的企业,从而博取眼球的方式提高媒体自身的知名度。所谓客观,应是既看到正面的东西,也看到负面的东西,判断是交给读者的。
  但最近的一系列的媒体报道,与其说是让大众知道企业和行业的正面和负面的情况,不如说是通过话语权打压企业,博取媒体的话语特权。
  从过去的富士康到蒙牛乳业再到现在的三安光电,从外企到民企,揭露黑的一面,固然是媒体对公众的一种责任,不过打压黑的一面,似乎是司法和行政部门的责任,媒体不应肆意挥动话语权特权,对企业实施媒体围攻,一边倒的攻击,是政治斗争。
  一个成长中的企业,有些问题,但不至于那样黑,不至于要一棍子打死。按照目前媒体的这种做法,如果不私底下摆平媒体,再好的企业,恐怕最后也支撑不了,会被打死,死的很冤,死得无声无息,而媒体丝毫没有责任。富士康现在已经不用被攻击了,因为三星已经崛起开始收拾富士康;蒙牛乳业已经被整得很惨,好了国有控股的伊利牛奶,其实问题一样多,凭什么你们要打死蒙牛?消费者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市场竞争者,是损失,但媒体丝毫没有道德愧疚,也没人在意这件事,只有企业和企业家自己往肚子里吞眼泪
  天底下有这等美事,可以肆意攻击别人,但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甚至道德责任。这样的美事,致使媒体的话语特权越来越放肆。
  媒体能够这样放肆,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的媒体是被控制的,是不会破产的,是缺乏竞争的,是不用对读者和大众负责的。
  媒体能够报道国有垄断企业的负面报道,但绝不会集中攻击,既不敢,也没这个统一意见,最受伤的是那些有点知名度但又无力对抗媒体、缺乏抵抗力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成长中,问题多多,但长处也多多,但如果遭遇糟糕的媒体的一系列攻击,绝对无反击之力,这些企业只能私底下花钱摆平这些享有话语特权的媒体。这是媒体腐败。
  三安广电无疑是一家优秀的民营控股的中型上市公司,是中国LED领域的王者和龙头,有望在未来逐渐成为中国的LED巨头,对中国是好事,对投资者也是好事,围绕三安广电的负面报道,可以说是持续的,主要针对其享受的政策补贴政策。这次借助勤上光电的负面新闻,终于找到攻击三安光电的致命武器了。关联交易,在跨国企业非常普遍,只是三安光电可能没有按规定做信息披露而已。在A股,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到合规披露信息,但媒体针对的对象就是长期感兴趣的三安光电,这让人觉得是否其中有交易?成为股市做空者的媒体武器?
  最特别的是仁和药业,这家民营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这几年借助强势营销,在OTC市场做的非常出色,上市公司的市值增加也很快。然而媒体针对这家企业的负面报道是持续的,因为攻击这种不大不小、成长出色、知名度高的企业,正是媒体的最爱,最能够体现媒体特权的优势,攻击小企业,没什么好处;攻击大型国有垄断企业,说不定上面主管部门要警告你,更得不偿失,只有攻击仁和这样的企业,最好了,搞不好企业还可以进贡,做点广告什么的。
  针对仁和药业,媒体先是大量报道一个北京医生的微博,尽管这个医生本人也说是无意的,想不到后果这么大,收回了言论。接着媒体攻击这家企业的另一个产品,最后近期攻击这家企业的拳头产品妇炎洁,说什么虚假广告。但正如一些读者所说的,仁和的产品究竟有没有对病人造成什么危害后果?如果没有,媒体凭什么把这些推测和可能性大肆报道,这不正是误导读者吗?要知道,媒体的特权在于:即使是谎言,说一千遍,人家也会信以为真。人家的产品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危害后果,你就一遍遍说各种可能的不良影响,岂不是一种有罪推定?
  你看看2013年04月02日 第一财经日报的评论“评论:仁和药业屡陷风波被指重营销轻研发”,这标题就有问题,媒体明明是攻击仁和的产品的不良后果,而不是重营销轻研发。即使是重营销轻研发,这是企业的风格,你管得了吗?一家企业先通过营销确立市场地位,然后加强研发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难道不可以?媒体难道还要管人家的发展路径?
  这是有目的的。我们看看3月28日媒体针对仁和妇炎洁的负面报道,时机选择可谓经过精心策划。仁和的股价在2012年2月4日和大盘同步到达底部4.1元,然后缓慢回升,但步伐远不如大盘和其他医药股,可见,经过前期优卡丹的负面报道,仁和股价已经元气大伤。但随着股市的回暖,以及投资者的逐步认可其低估值,股价逐渐企稳走高,3月6日创出7.07元的盘中新高,按照4.1元的最低价起算,涨幅达72%。可见如果有人故意做空该股,然后在底部买入,获利已经非常丰厚。之后,该股随大盘进入调整,但上升通道一直完好,并强于大盘。但3月28日,随着仁和主打产品妇炎洁的负面报道在各大媒体报道,仁和股价向下突破了非常重要的上升轨道线(6.3元左右),跳空缺口巨大,技术上必然逼迫散户割肉卖出,在关键技术点位出台爆炸性的利空,这样的时间点把握,是不是也太准确了?
  4月2日,尽管4月1日仁和随医药板块反弹,走势还不错,第一财经的这篇报道,再次出台,结果股价变成了两阴夹一阳的不利走势,相信很多散户和抄底者不得不再次割肉出局。
  “仁和近几年的增长得益于其成功的品牌营销,它的产品线针对OTC市场,做广告没错,但由于没有独特的产品,在产品研发上投入过少,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其实是很脆弱的。一旦品牌出现负面问题,又没能及时应对挽回,不知要再付出多少才能挽回。这不仅仅是仁和一家的问题,也是国内药品行业的通病。”有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
  他还告诉记者,这个问题不是仁和一家的问题,能拿出那么多钱搞科研的单位在中国都不多,有一些企业有研究中心,但至今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新药研究出来,有时候把剂型改一下就算一种新药了。“研发投入少肯定有问题,但在整个大环境下,企业都这样生存,这是很无奈的事情。”
  其实,业内人士的话是很中肯的,但报道的标题显然是误导大众的,目的是营造一种“仁和业绩将会大崩溃的舆论导向”,其实,就算是营销,做点常规产品,取得不错业绩可是仁和过去一直成功的路。难道你媒体搞经营更有经验?
  我认为,中国的很多成长性的企业,需要更多的包容,只要不是恶意欺骗,属于发展路径的事情,就交给企业和市场自己判断,媒体不应给大众造成一些负面的联想,尤其是连续的负面报道,企业就是想做好想改正也难,因为他们不是垄断国有企业不会倒台,他们会死的,即使不死,也会被打压的成长不了。中国本来就缺少有希望和活力的企业,这样下去,舆论环境这么差,企业怎么做得好?

https://www.xshrcw.com/company/c_show-id_8228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6705.com.cn/2024/10/30/0349253/
来源:6705 – 生活资讯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