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危机总在“繁荣”中爆发
-------------接上一篇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980039.shtml
繁荣的破灭
上一篇说了繁荣形成,总结繁荣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1、大量投机增加了所谓的囤积需求,但这种需求并非真实的需要,而是为了逐利而产生的囤积;
2、资产价格、企业效率、财富效应、汇率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正反馈。也就是经济或金融的一种自我强化循环。这就是索罗斯说的反射理论。而这种正反馈会不断的同时增加需求和供应,造成经济繁荣假象;
3、资产价格上涨导致的财富效应,进而促进资产持有者消费增加。实际是虚幻财富增加带动消费需求增加。这种消费是空中楼阁,实际是透支未来财富和消费潜力;
这种繁荣实际是一种虚假繁荣,但这种繁荣导致的强化循环,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
要分析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分析供求关系的转折点,也就是社会从供不应求转变为基本平衡,再到供过于求。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仔细分析需求和供应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
要分析需求首先要分析 需求的形成:
A、经济发展----社会总收入增加----需求增加;
B、资产价格上涨-----名义财富增加-----消费能力增加----需求增加;
C、资产上涨预期形成和强化-----投机囤积增加-----需求增加;
D、银行放松贷款-----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增加-----需求快速增加。比如:房屋按揭贷款会让本来无力购买房屋的人成为市场中可能的有效消费力量。而且是突然消费力集中大量增加 ;
E、汇率上涨-----该国货币对外购买力相对增强-----需求增加;
F、经济总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加----政府消费和投资能力增加----政府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投资期间实际对整个社会供求来说还是一种需求,比如:投资铁路会导致对钢材、水泥、相关设备等的需求增加);
G、实际利率为负和上涨预期-----引起恐慌性消费-----需求增加。
以上是分析在经济自我强化的过程中,导致需求增加的因素。
当然,供应也会因为资产价格上涨,在逐利的驱使下而不断的增加。
比如:
1、房价上涨会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进入房地产行业,加大房屋的供应。
2、股市的大幅上涨,会导致更多的企业上市或再融资,过高的股价甚至引来股东和高管不惜一切代价的抛售,而这种抛售实际是增加股票的供应。
但是,供应的增加也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
a、投资周期
比如:即使房地产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房价很高,盈利非常客观。但是,由于房屋建设周期很长,无法短期满足需求的增加。一定阶段出现供不应求就是必然的事情。而且,投资周期越长的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持续的就相对越久
b、社会总产能提高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整个社会生产能力无法在短期内的大幅提高。比如:突然大量增加的建筑,需要大量的熟练建筑技工,而熟练技工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培训出来。当然还要受土地、资金、相关材料产能和配套设施的制约;
C、供应会受到资源有限性的约束;
地球上的很多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可能无限的索取。一旦需求增加过快过多,就会导致资源相对匮乏。进而推高资源的价格,直到供求基本平衡。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需求增长的速度可能远远快于供应增加的速度。导致一定阶段内供不应求持续存在,并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形成强烈的上涨预期。而强烈的上涨预期带动大量的投机囤积需求的增加,进而加剧供不应求。
这种强化会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但是,资产价格过度上涨,最后总会抑制需求的增加,同时也会不断的刺激产品生产,进而增加产品的供应。最后终究会有供求基本平衡和逆转的一天;
1、虽然经济发展能提高消费能力。但是,如果资产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大部分人收入提高的速度,那么,这些资产购买者(非资产出售或持有者)的真实消费能力反而会下降;
2、资产价格上涨虽然能带动消费能力的增加,但是,资产价格过度上涨,最后必定引起严重的通胀,而通胀会让整个社会消费能力相对下降;
3、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必然会产生暴利。而暴利会加剧分配失衡,同时在负利率和投机暴富效应影响下,大量根本不懂金融和投资的弱势群里必定大量参与这场投机中,并成为被掠夺的对象。如果在加上社会分配机制本来就有问题,那么贫富悬殊会更大。而贫富悬殊加剧会导致社会总消费能力下降;
4、汇率过度上涨-----出口能力相对下降-----出口企业产能下降或出口企业倒闭----失业增加----收入下降------该国需求相对下降
5、资产价格过于高涨----银行风险意识出现-----银行收缩贷款-----整个社会实际购买能力下降-----需求下降
6、该国资产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资产价格-----资本风险意识出现-----资本逐渐流出该国------该国外汇增加速度放缓、甚至开始下降-----部分先知先觉投机需求撤离
比如:夸张的说,如果现在中国北京的房价再上涨4倍,北京人完全可以卖掉中国的房子去美国当一个小富翁,而且可以终生不用再劳动。这样的好事情,必定会加速很多人抛售房屋,并导致资产大量外逃。
7、当资产价格和股市过于高估以后,购买资产和股票的投资者已经不可能通过资产使用价值盈利,甚至无法收回成本。实际资产和股票已经成为庞氏骗局,泡沫迟早必将破灭;
比如:股票市盈率过高或房价租售比过低,大量的投机者根本不可能通过长期靠发行股票的上市企业盈利和出租房屋收取租金来获得合理的回报。只能靠博傻游戏赚钱。这时候房屋和股票类似于庞氏骗局,只能靠后来者以更高的价格接盘获利。但是由于投机越来越多,加上资产价格越来越高,供应也源源不断的增加,需要接盘的资金必然越来越大。资金断裂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所以也注定了庞氏骗局的结果只能是-----泡沫破灭;
8、部分先知先觉的人,他们会提前感觉到泡沫的危机,并开始抛售手中的资产。这种抛售行为实际也是在增加市场的有效供应。比如:现在中国有部分投机者已经卖出手中囤积的房屋,极少数的人,甚至卖掉了手中唯一房屋,选择租房这种更加划算的生活方式,并对卖房所得货币进行风险处理。高抛低吸是投资中最常用的赚钱方式,随着泡沫的扩大,恐高的人会越多。这些恐高人的行为增加了市场供应;
9、当政府意识到泡沫较大的时候,也会采取各种方法减少需求、增加市场供应、增加投机成本等方式。这些行为也会改善供求关系;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泡沫上涨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市场供应开始不断增加。而需求却被慢慢抑制,供不应求的矛盾逐渐减小,达到基本平衡,最后甚至开始下跌。
一旦上涨预期消失,甚至出现下跌预期的时候。经济和金融开始进入向下的正反馈。也就是恶性循环,以前的自我强化循环,全部转变为逆转自我强化循环:
1、供过于求-----资产价格下跌----投机需求大幅减少----供过于求加剧----资产价格继续下跌-----投机者抛售以前的囤积库存----增加市场供应-----加剧供过于求---- 资产价格再次下跌------- 不断循环
2、资产价格下跌----名义财富缩水-----实际消费能力下跌----需求减少----加剧供过于求-----资产价格继续下跌---- 不断循环
3、需求减少----产能过剩-----投资减少或裁员----投资需求下降、失业增加----收入下降-----需求减少----- 不断循环
4、资产价格下降-----银行抵押贷款坏账增加----银行收紧贷款------投资减少、需求减少-----加剧供过于求----资产价格继续下跌-------- 不断循环
5、出口下滑导致外汇储备减少加上资产价格下跌-----投资和投机资金撤离----外汇减少-----汇率出现下跌预期-----资本更多的流出-----外汇进一步减少-------- 不断循环;
经济下滑---通胀下降----为了刺激经济降息-----汇率下跌预期加上降息----资本流出------汇率下降-------
6、资产价格下跌---企业盈利下降----股票下跌-----财富缩水----需求降低-----供过于求加剧-----资产价格继续下跌-------
7、经济下滑----政府财政收入下降----政府投资和采购能力下降--------政府对经济的贡献下降------经济继续下滑------
8、供过于求----企业裁员或降薪------收入下降-----需求下降-----供过于求加剧-----
9、资产价格下降-----投机者亏损巨大------被迫抛售手中囤积的资产-----增加资产供应-----供过于求加剧------资产价格继续下跌-------下跌预期加强-------投机者抛售------
10、资产价格下跌-----银行抵押贷款购买资产价格成为负资产-----银行没收资产拍卖-----增加市场供应------资产价格继续下跌------更多贷款消费者手中资产成为负资产-------
11、资产价格下跌-----购买者观望----需求减少-----供过于求加剧----资产价格继续下跌-----下跌预期加强-----购买者继续观望-------
12、经济下滑-----上市企业业绩下滑------股票下跌-----上市企业融资能力下降-----上市企业投资减少------经济下滑----
以上循环一旦形成,经济就进入恶性循环。最后泡沫当然也就破灭了。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反对去收集和研究经济数据。我希望大家不要只看数据的表面。古人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经济分析不是一层不变的。在前提和环境变化以后,同样的数据,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前人的很多经济理论和分析,可能适用于当时的特定的环境。如果生搬硬套,犹如刻舟求剑。
我文章中很多分析,很多仅仅是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所以,有时候并不需要过于精确的数据。只要知道经济数据的大概方向变化即可。
简单的经济数据很多时候不能体现出经济的内在问题和变化,因为决定经济的是人,而人未来的投资行为并不能从数据中完全反应出来。加上经济常常能自我循环和强化。所以,数据仅仅是分析经济的一个因素,但绝对不能成为分析的唯一因素。认为离开数据就无法分析经济的人,实际还没有真正搞懂经济。只有能灵活运用经济的内在运行规律,并结合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合理分析的人,才可能分析出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变化的经济结论。
上面列举的“繁荣”实际是虚假繁荣,繁荣中孕育并加剧了经济中的矛盾,实际是经济“走火入魔”,人们的投资行为、社会的分配、资源的配置都严重错乱,这种“繁荣”最后必定会导致严重的危机。以古喻今可以明事理,聪明的人会尽量避免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一个聪明的民族为什么一定要重蹈别人的覆辙呢!
(下一篇:国有企业私有化切忌操之过急)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6705.com.cn/2024/10/16/7950602/
来源:6705 – 生活资讯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